云鲸扫地机器人J5评测:科学清洁理念打造的新一代清洁旗舰

杏彩体育
你的位置:杏彩体育 > 最新动态 > 云鲸扫地机器人J5评测:科学清洁理念打造的新一代清洁旗舰
云鲸扫地机器人J5评测:科学清洁理念打造的新一代清洁旗舰
发布日期:2024-08-26 14:50    点击次数:142

2023年的8月,云鲸带来了旗下的云鲸J4扫地机器人,并提出了「科学清洁」的产品理念,云鲸J4所搭载的防缠绕滚刷、轻集尘方案等创新技术放到如今都引领着行业发展,所以在上市后便受到了消费者们的追捧。时隔一年之后,云鲸J5发布,定位【科学清洁旗舰】。除了延续J4的特色技术以及「科学清洁」理念之外,还实现了扫地、拖地、自清洁、免维护的全链路升级,成为了新一代旗舰清洁产品。

那么究竟云鲸J5的实际清洁效果如何?科学清洁又如何赋能扫地机器人并实现技术闭环?且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吧。

一:清洁力全面升级

让我们先从清洁环节看起,云鲸J5这一次在扫拖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技术升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升级就体现在防缠绕技术层面。

上一代的云鲸J4创新性的使用气旋导流技术,通过逐渐变细的锥形结构滚刷以及胶毛一体的滚刷材质,使其在吸入地面的毛发后做到了真正的毛发0残留、0缠绕。在我们测试过的众多产品中,J4的防缠绕效果都堪称一流。云鲸J5将滚刷升级到了零缠绕静音滚刷2.0,采用的也是气旋导流技术,同时在材质上进行创新升级,使得滚刷在高速旋转清洁的同时可以保持安静,真正做到安静不打扰,轻维护,更省心。

但其实日常清洁时,除了滚刷容易出现缠绕之外,前端的边刷也是缠绕的重灾区,且发生缠绕后要比滚刷本身更难以清理。

所以云鲸J5创新性的带来了解缠绕边刷,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固定角度边刷不同的是,云鲸J5的边刷配备了可活动结构,在工作时依靠旋转就可以将边刷两支臂展开到最大角度,将地面的灰尘、颗粒物、毛发卷入吸尘区域。

边刷解缠绕动作示意

在清洁的过程中,边刷会根据清扫环境适时的进行无感解缠绕工作,避免毛发缠绕影响边刷效率。而在返回基站自清洁时,可活动的边刷支臂则会通过反向旋转合并,此时,缠绕在边刷上的毛发就会被松开,并被机器人前进时产生的气流带到滚刷口,进而被顺利进吸入尘袋,最终实现彻底清洁毛发。

此外,主刷结构在延续J4的气旋导流滚刷的基础上,加入了低速静音电机,使其可以在高速运转时依旧保持安静。风道设计则依旧是云鲸自研的U-pipe结构,最大吸力达到了15000Pa,相较于前代J4的7800Pa来说实现了翻倍的升级。

我们也观察到云鲸J5在行进至脏污区域时,借助内部的智能颗粒感应系统,可以智能判断地面固体垃圾的颗粒大小及脏污程度,并随之自动提升吸力、调整移动速度和滚刷、边刷转速,必要时还会“掉头”复扫,待到该区域的脏污清洁彻底后才会继续完成剩余的清洁任务,有效避免了扫不干净导致的干湿混合问题。

在实际的清洁测试环节,我们通过颗粒物、大量毛发以及粉尘进行测试。在完成全局清扫任务后的云鲸J5不仅做到了地面无灰尘残留,还实现了更出色的毛发0缠绕效果。

清洁后并无过多毛发残留

除了扫地,云鲸J5在拖地方面也进行了升级。

首先是拖布造型依旧是独有的勒洛三角形拖布。与其他品牌的圆形拖布不一样的是,三角形拖布在旋转时能实现10mm的清洁区域重叠,能够保证机器人在行进过后不会留下任何清洁残留缝隙。

此外,云鲸在J5上还带来了一项全新的拖布动态外扩加压技术,可以将其拆分为“动态外扩”以及“加压”两个词来理解。

时间进入到2024年后,机械臂技术已经成为中高端产品的标配,但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机械臂只有简单的“伸缩”步骤,面对家居场景地面繁复的障碍物以及边角,始终无法做到完全覆盖。

但云鲸的动态外扩技术就可以根据障碍物或边角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沿边清洁策略。包括有“拖布外扩”、“扭一扭”以及“拖布外扩+扭一扭”同时进行三种清洁方式。

扭一扭清洁

拖布外扩清洁

遇到死角倒退辅助清洁

例如遇到一些墙壁边缘,云鲸J5的拖布会进行外扩覆盖清洁直墙边沿。遇到本就是死角的区域,还会根据外直角和内直角两种情况进行拖布外扩清洁或者是拖布外扩+后退一下补拖直角区域。对于门底缝隙或者是家具的底边区域,云鲸J5就会通过拖布外扩+扭一扭的方式让拖布能够伸进缝隙,触及更多的清洁区域,做到更全面的清洁。

反正不论是怎样的地面状态,云鲸J5能够动态调整策略,实现地面尽可能完全的清洁覆盖。

再来说“加压”。在我们原来使用拖把手动清洁的时候,遇到一些难缠的顽固污渍就会用力使劲将其反复清洁干净。云鲸J5也因此研发出了能够向地面施加8N下压力的拖布结构,不论是常规拖地或者拖布外扩时都可以提供恒定8N的下压力去模拟人手的清洁方式,搭配高速旋转拖布,将地面顽固污渍清洁干净。

通过我们实际的测试场景也可以看得出来,云鲸J5的拖布外扩可以对地面各种情况进行完全的清洁覆盖,我们预先设置的酱油污渍在机器人行进过后就被清洁干净。

在大环境中我们则放置了粉类,在完成一次全局扫拖任务后同样得到了深层清洁,地面并未出现任何残留。

二:自清洁让用户更省心

到了自清洁环节,云鲸J5新增热水洗拖布功能,采用了45℃-75℃的动态热水洗拖布功能。

在机器人返回基站后,会首先以45℃的温水浸湿拖布,加速拖布上的油污溶解。随后,云鲸J5会根据不同的脏污情况动态调整45℃或60℃的清洗水温。在清洗完成后,还会以75℃的巴氏抑菌清洁,在拖布烘干前就能做到无菌状态。

之所以采用45℃和60℃的动态水温清洗,是为了对拖布上清洁的脏污对症下药。例如清洁了淀粉类的脏污后,如果仍以高温清洗就会造成淀粉糊化,使其沾黏在拖布之中,即便清洁后也不干净。反之,如果面对重油污情况,45℃的温水也不足以深层溶解,同样无法清洁干净。

在这里,云鲸还研发了Dirtsense智能脏污感应系统3.0,内置了红光和绿光的激光传感器。绿光可以检测到污水的整体色度和浊度,而红外可以针对性地检测浊度,两者相结合就可以计算出污水在颜色和浑浊程度上分别的脏污系数,分离色度和浊度分别的影响,智能地调控清洁的时长、水量及清洁液的用量,做到科学化的智能清洁。

所以在第二步清洁时,云鲸J5就会依靠DirtSense智能脏污感应系统3.0里去检测拖布脏污类型以及脏污程度,来动态调整清洁水温,搭配全链路7重抑菌功能,可以针对不同脏污程度调整科学清洁策略。

通过温枪拍摄的画面也可以看出来云鲸J5在洗拖布时的仓内水温还是非常高的,带来的结果就是本来非常脏的重污拖布能够得到彻底、深层的清洁。尤其云鲸J5的拖布还是极为罕见的白色,清洁前后的洁净度对比就更为明显。

清洗拖布前

清洗拖布后

在烘干环节,云鲸J5除了能做到拖布的烘干抑菌之外。轻集尘系统也创新性的增加了烘干功能。

上代云鲸J4发布时,一体式抑菌尘袋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与其他基站配有集尘袋方式不同,一体式抑菌尘袋通过毛发压缩技术将收集到的垃圾以空气进行压缩,使得尘袋可以存放30-90天的日常垃圾,进一步节省了耗材成本。

在云鲸J5上,风道内还新增加了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尘盒/尘袋内的垃圾温度/湿度自动调整烘干档位及时长,使尘袋内可以做到始终干爽,搭配99.99%抑菌材料,还可以避免潮湿、密闭环境滋生细菌/虫子或者发臭。

三:融入家居、了解家居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云鲸J5在设计上的一些细节。

基站部分,J5还是延续了云鲸历代的家族设计,机器人完全收纳进机舱之中,不会有任何多余的外露,使得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视觉整洁度。

云鲸J5也推出了自动上下水版本,不仅支持水箱版本的全部基站功能,还增加了污水箱的自清洁,能够自动冲刷污水箱壁上残留的垃圾,防止时间久了发臭、产生细菌。

基站前端的盖板也采用了与自家逍遥001相同的磁吸设计,打开盖板之后的内里则是超大的储物空间,用户可以将购买的重污清洁剂或者地板养护剂存放在这里,用的时候插在隔壁的自动添加清洁剂模块中就可以了。

机器人本身的配置也就更为丰富了,云鲸J5在机身前端和侧边位置采用了双向3D结构光技术,相较于单一前结构光的机型来说,侧向位置的结构光能够对于障碍边缘、墙壁边缘进行更精准的识别,尽可能覆盖更多清洁区域的同时避免频繁碰撞。

从实际的清洁避障效果也可以看得出来,云鲸J5能够实现极限贴边清洁,对于较为低矮和纤细的数据线、椅子腿,云鲸J5也会进行及时的减速躲避和精准贴边,非常高效率的完成了地面清洁。

在清洁过后的线路图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云鲸J5清洁之细致,不仅路线绵密且非常规整,对于障碍物区域的描边也做到了尽可能的贴近。

此外,在APP中还支持3D地图以及各种各样家具类型/大小的摆放,打造尽可能贴近现实的虚拟家居平面图。

在App中还有一项功能非常关键,那就是云鲸基于百万级中国家庭清洁大数据孕育出来的鲸灵托管系统2.0Pro,能够通过机器人丰富的传感器,实现自动脏污识别,动态沿边清洁、智能清扫增强以及自动烘干尘仓等功能,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情况做到自主规划清洁路线和清洁模式。

就好像家里有一个专业的地面清洁管家一样,只需要开启此项功能就可以得到始终洁净的地面。

四:科学清洁完成闭环

至此,云鲸J5完成了从清扫-拖地-自清洁的全链路科学清洁闭环,使得扫地机器人从基站出发到完成清洁回到基站之后的全套流程,都有着各种先进技术以及硬核硬件辅助,再加上鲸灵托管2.0Pro的大数据技术加持,云鲸J5真正做到了无需用户过多参与甚至无需用户参与的自主、高效、深层清洁。

从云鲸J1到如今的J5,云鲸一直在用技术践行「为用户的自由热爱而造,只做真正能改变生活的产品」的产品理念,并将科学清洁的产品价值观依托不断升级的技术切实落地在产品之上,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产品来不断提升用户的清洁体验,不断引领清洁品类的向前发展,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家庭拥有自由美好的智能生活」。



Powered by 杏彩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